粲然:孩子做阅读理解主观题总出错,是少了这几步基本动作
发布时间:2024-10-10 21:13 浏览量:12
三五锄推出《我要问粲然》小专栏,关于学龄教育、亲子共读、亲密关系、个人成长,欢迎提出您的问题,我们会每周抽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有什么问题就抛过来吧!
问题.1
孩子阅读理解主观题总出错
每次考试结束,不少孩子都经历了一场“恶战”,在三五锄社群里,我们收到一个妈妈的问题——
三年级小朋友,书店、图书馆可以待半天,阅读理解的书、课外书看很多,孩子理解力没问题,但是语文阅读理解的主观题就是答不好,痛苦……他自己都说输出有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是哪里出了问题?
粲然回复.
送给孩子的解题咒语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做语文阅读题,特别是主观题时写下的答案,从成人的角度会觉得他们答非所问。这个现象在小学低年级甚至是中高年级都非常普遍。
这让父母们感到困惑:孩子的阅读能力明明不差,读完一篇文章,和他们开展讨论时,说的内容也都基本符合原文。明明有能力给出正确的反馈,但为什么一遇到阅读题,就破绽百出?
实际上,阅读和答题,两者培养的是不同的能力。
1
从一年级,米尼开始接触阅读题时,我对他只有一个要求,遇到任何需要进行填空、回答的问题时,就在心里想着一句咒语,这句咒语只有四个字——
什么意思呢?
当孩子看完一篇文章,听完一个故事,他们会习惯性地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凭借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回答。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9岁、10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现实和幻想常常会混杂在一起。当他们看完一篇阅读理解题的题干文章时,会把自己的想象和读到的内容糅合在一起,并以此进行快速做答,孩子们很少会再去进行第二遍的阅读。
然而,做阅读理解题,在看完整篇文章知道全文大意,开始答题时,孩子需要学会用分解的方式去做一个基本动作——回到每一个段落里,去寻找答案。
至此,我们提到了两个做阅读理解时要注意的关键词:一个是回到原文,这是给孩子的咒语;第二个是寻找答案。
在做阅读题时,伴读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个基本动作——读完文章答题时,要带着问题把文章完整地再看一遍。
带着问题看文章和没带问题看文章得到的解答是完全不一样的。
没带问题看文章叫做读故事,带着问题看文章,叫寻找答案,这是两件事情。孩子因为没有学会回到原文,在做阅读题时难免会大量出错,但我们并不能据此来评判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问题,这只能说明孩子没有学会做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家长能给予的帮助是把解题技巧拆解成关键词、基本动作,引导孩子去进行练习。
阅读的基本技巧和基本动作,要让孩子学会“回到原文”这句咒语,以及“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的能力。
2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阅读题《蚂蚁的壮举》:
题目要求写出文章第2节的主要意思,孩子的作答并没有偏离文章内容,问题并不是出在孩子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孩子在理解他人这方面有偏差,他们会把题目中的世界纳入自己的世界观去得出一个答案。
这就涉及到儿童阅读的第二个更深入一点的技巧——倾听。
有趣的是,倾听能力的获得并非是在阅读理解中进行。它最好训练时机是在日常沟通中,从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
三五锄所有的学习都一直在强调,在孩子幼年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课是学会理解自我,因为理解自我,从而发展出理解他人,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这当中,需要成人和孩子进行大量的沟通和讨论。
一个懂得倾听的孩子,能够去理解别人想要表达的诉求,而不是一股脑的总是在想"我"——“我觉得的,我认为的”。这部分有共情力的、不闭目塞听的孩子,他们做阅读理解的能力,天生就比较强。他们懂得倾听,他们知道一篇文章当中所讲的事情自有其道理,我需要去寻找到这个道理,去吻合这个道理。
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样的倾听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理解力,甚至是情商的养成基础。这样的练习并不是在阅读中进行,而是在每一个日常,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中,家长引导孩子进行的待人接物当中去获得的。
孩子做阅读题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更深入的,跳出学科学习之外的,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学习,即,理解力和共情力的学习。
3
在大量的阅读题中我们常会遇到这个问题——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想对文章的主人翁说些什么?
每个孩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想对文章主人翁说的话都千奇百怪,尽管各种文不对题,但非常的童真和可爱。
但是,当他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主人翁说出的话却被老师打了叉。我并不太认可阅读题的这种设置模式。
孩子对世间万事万物要说的话,常常溢出成人的理解范围和认知水平,他们会说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话来,这势必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但当孩子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老师却打了叉,告诉孩子说,你要说的话是有正确答案的,而你的回答没有符合正确的标准。这样的题目设置是非常不合理的。
归结所有,我想对这位妈妈以及许多有着同样困惑的家长说——
请相信成人的直觉,相信这么多岁月在你和孩子的阅读时光,在孩子的心灵、智力、情感上凝结出来的成果。这个成果并不是以打钩或者打叉来评判的。如果你觉得他好,他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语文学科的阅读题设置并不是完全合理的,并不能因此来评判孩子对于世界万事万物的感知、理解、感情和他最终输出的内容。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既要小心谨慎,又要特别放松。
我也要提问
如果您有关于学龄教育、亲子共读、亲密关系、个人成长等方面的问题,欢迎在文末留言。
您也可以在微博搜索“我要问粲然”超话,进入超话界面,发帖提问。
每周,我们会抽取一个具有相对普通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有问题就抛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