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根源
发布时间:2024-11-27 13:02 浏览量:9
娃还小的时候,对吃喝拉撒的照顾大过了精神需求,妈妈们遇到的多半是体能的挑战。
等到了上学,需要操心的也多半是学业规划,辅导陪伴等比较技术层面的东西。
尤其是还没遇到学业压力和亲子关系问题的家长,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幸福的状态。
要是孩子恰好学习还比较轻松的话,家长简直会有“世界如此美好”的错觉。
随着孩子逐年长大,逐个阶段突破,在哪个阶段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们才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有无错漏,进而探究亲子关系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第一批遇到问题的是初中家长。我的家长汇活动快两年间办了几十场,我记得当时听一个高中家长的分享说,她每天的生活重心都是对孩子情绪的疏导。
甚至细致到了孩子从校门口出来的那一刻,她立刻能够看出孩子的情绪状态,然后调动自己的身心资源逗她开心,一定要把当天的情绪消化掉,不能过夜。
当时听分享的我们都惊为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时间也就过去了一年多,挫折教人快速成长,我已经明白了那个家长确实是育儿高手,但她面临的已是中学家长中最好的状况:
孩子属于半天赋型选手,学业方面没有太大压力,高中在顶尖学校的顶尖班级,遇到的也无非是偶发的诸如交友日程摩擦等各种小问题。
当下在孩子教育方面最难的是学习成绩中上这批孩子的家长。
现有升学考试体系之下,系统设定决定所有人都要去追求更进一步。中上孩子看似空间很大,但实则能够更进一步尤其是持续保持更进一步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孩子可能会是自己感觉不管怎么努力,效果都不明显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需要孩子和家长具有极强的对抗挫折的能力,一部分扛不住的孩子可能就崩溃了。这些家长也会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之中。
最近在听的心理咨询课程,恰好在讲死亡专题,对我理解和控制焦虑状态启发很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给大家分享一下。
动力学(偏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焦虑的根源在于死亡。人人都会死亡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会产生存在焦虑,所以人不但要活着,还要有价值、被看见。
这种潜意识的焦虑会引起防御机制,防御成功的人就正常生活,防御失败的人会精神崩溃,而处于中间状态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
防御机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否认阶段,有两类表现,一类是相信自己具有独特性且不容侵犯,外在表现为强迫英雄主义,比如追求极度刺激体验的各种极限运动爱好者,或者通过工作优秀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工作狂,还有自恋,最典型的是川普这样的人。
然后是控制与攻击,这个就是我们很多家长的表现。和很多家长交流,包括我自己,这些人在表达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出现,我要为孩子做什么什么,潜台词就好像在说,只要我做的够好,我有掌控力,孩子就一定能够怎样怎样。
实际上,不用太久,只要进入青春期,家长们的失控感就会扑面而来。然后就是焦虑犹豫。焦虑的人会有很强的不配得感,有了收获也不会感到喜悦,而是烦躁。
比如孩子从50考到了60,你不会看到进步,你只会质问为什么没考到70。我自己就这样,不仅对孩子,对自己也是如此,所以会觉得生活一直寡淡无味,很难体会到幸福感。
这里可能需要解释一下控制攻击和焦虑犹豫为何与死亡预期有关系。
在死亡不知何时降临的潜意识恐惧之下,我们希望自己存在或者活的有价值。在这种思维之下,孩子会被看成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存在过的证明。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孩子过得好自己这一辈子就值了。
这里很有意思,又让我想到了《自私的基因》里面的观点,人只是基因延续的载体。我觉得,大家都在自觉争当优秀载体,一生勤恳奉献,只为基因传递。现在的00后、10后小孩儿们想要摆脱婚姻束缚和生育重担,不知他们能否打破基因链条的精密设计。
防御第一阶段的第二类表现是相信有一个终极拯救者的人事物存在,比如相信神仙存在、魂灵不死等等,衍生的结果就是边界性境遇,比如不相信自己得了癌症等重病,还有抑郁、受虐狂等。
抑郁主要是以重要他人为活着的目标,关注重点不放在自己身上,当那个目标不存在了,就会抑郁,比如我们一直鸡娃,鸡着鸡着孩子上大学了,我们空巢了,就会抑郁。
小孩儿们抑郁可能是因为他们一直为父母的或者学校的要求而努力,努力的动力并不来自他们自身,而是基于外部要求和压力。当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期待和学校要求的时候,就会抑郁。
当然 这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现在孩子还有很多双相情感障碍之类的,是更严重的问题。
防御机制第一阶段会出现以上提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心理咨询或者精神科发挥作用的地方。
但是作为正常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进入防御机制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置换或者升华阶段。能够到达这个阶段的人生活的都会很好,自洽的程度很高。
比如同学里有人举例子说演员杜淳的爷爷表演艺术家杜雨露老先生临终前拉着妻子的手说,“宇宙如此浩瀚,我们还会相遇”,这就是一种升华,对死亡没有恐惧只有坦然。
这部分老师没有细讲,因为这类情况不需要心理咨询,但是讲的这一点却让我明白了我这几年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的原因。
以前我是非常焦虑的,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儿失眠,痛苦延续了十几年。最近几年我也焦虑,但是失眠的概率极大降低,但是最近一年多又会因为孩子学习的事情偶有失眠。
为什么我的焦虑能够得到缓解呢?
是因为我对个人要求降低了,我不再去想为什么自己年龄渐长却一事无成了,也就是说我不再去强求更高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我觉得自己躺平了也挺好。被确诊疾病,可能需要切除子宫的时候,我也是一副麻木不仁的状态。甚至会觉得如果现在就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对生病和死亡都没有强烈的恐惧了。
之前我一度担心自己为什么总会去想如果自己死了会怎样之类的问题,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如何认识和看待死亡是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
这正好对应了因为解除了死亡焦虑,不再对存在感那么在意,对价值感那么迫切,我也就不那么焦虑了。
还有一点,我好像更明白了为什么哲学和宗教是人类精神的最终归宿。
哲学代表的是升华,宗教代表的是置换。哲学告诉你宇宙浩瀚,我们是尘埃一粒,意义不意义的意义没那么大。
宗教告诉你的是你真的有一个强有力的终极拯救者存在,或者是神仙或者是上帝,灵魂不死不灭六道轮回,努力混混说不定还能去到极乐世界。
学习和思考哲学问题,信仰宗教找到心灵归宿,都能帮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得到升华。
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问题的存在,还要学会感谢问题,引领我们去探索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如果孩子一帆风顺,我们只需要做好陪伴、情绪疏导等等就够了。但是当孩子遇到挫折和难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寻求更深层的理解和解决方案,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去探索更高维度的东西,这也是自我修为的动力。
以上。
没想到昨天的小文成了爆品,我已经很久没有写出过一万加阅读量的文章了,最近几个月公号状况甚至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真诚是必杀技。这个公号的定位一直都是我的精神世界的自留地,在这里唠唠叨叨真的治愈了我很多一直耿耿于怀的问题。
我可以在这里EMO发疯、自曝其短、家丑外扬,想说啥就说啥,也感谢那些一直陪伴我的素未谋面的人们。
有和我一样烦恼困惑的姐妹们,大家可以沮丧,但不要放弃,咱们一起努力、持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