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管管,该惯惯,看“偷懒”妈妈如何养出报恩娃

发布时间:2024-12-19 14:44  浏览量:4

2024年中考,小宇同学(化名)以771.5分(试卷总分830分)的成绩斩获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某县中考第一名

在与小宇的妈妈赵女士细聊孩子成长经历的过程中,我们屡次被赵女士身上“反躬自省”的态度所打动。

赵女士说,自家的娃是“报恩”娃,从小到大成绩都比较好,她管得也不多。作为家长,自己很多地方做得都不够好。

以下内容整理自赵女士的口述。

初为人母时,我和所有新手妈妈一样惶恐,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于是我便买了很多育儿书,想从中获取一些育儿经验和方法。

这些书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你慢慢来》以及《卡尔·威特的教育》

尤其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给我的触动非常大。小卡尔从一个被过早认定为低智的早产儿成长为闻名全球的奇才,家庭教育的影响真的非常大。读完之后我就觉得,想要培养出好孩子,家长真的太关键了

但我本身又比较懒,我知道自己肯定做不到像老卡尔那样劳心劳力地采取各种方式“花式”教育孩子,所以我就用了一些相对省力的“懒”方法,让自己至少能在漫长的育儿道路上先坚持下来

第一个“懒”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工具”和“资源”。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早教意识,从小就和宝宝亲子阅读、讲睡前故事,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但每晚讲故事这件事对于我这个“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来讲实在是有点太难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于是我便找来儿童听书软件,每天晚上在儿子睡觉前给他听一听。我选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妙趣横生,朗读人感情饱满,还配有优美的背景音乐帮助孩子沉浸式感受故事内容。孩子听得挺投入,我也能解放双手。

等孩子再大一点,我又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当时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去哈尔滨参加了一次培训,课上,老师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薄弱的根源在于阅读理解能力的薄弱

我们家孩子刚开始的阅读书单以图文并茂的漫画为主,比如《阿衰》《豌豆列传》等,后来图越来越少,字越来越多,这样一点点过渡。

我有时候也会在公众号上看一些适合孩子的书单,参考着书单给孩子再补充一些名著类的书。

幸运的是我们家孩子一直特别喜欢看书,小学六年下来积累了深厚的阅读量,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上初中之后,孩子的任课老师也说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我觉得跟小学六年大量阅读是密不可分的

我一直觉得,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挺大的。我自己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就不太希望我儿子也像我这样。因此,孩子小时候,我特别注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也看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和文章。

这些书和文章都指向了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如果孩子总是被打扰,专注力就会慢慢毁掉

我儿子专注力还不错,我觉得跟家里环境的营造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基本上我们家孩子在很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会很注意不去干扰和影响他。

像是孩子学习的时候时不时给他送送水果、问问进度,孩子沉醉在玩具中的时候在一旁出谋划策、指手画脚,这些有意无意的干扰我们都会极力避免。

在有意识的保护下,我儿子的专注力确实要比同龄人高出一截。我常听我儿子的任课老师说,他上课的时候能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学习效率也比较高。这就是良好的专注力带来的益处

其实孩子天生是有专注力的,只不过这种专注力很脆弱,需要家长予以保护。很多时候反而是家长要学会闭嘴,收起不分时机的关心,克制自己的控制欲。

就像一位儿童教育专家说的,“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静静地陪伴,在孩子出声求助的时候再给予支持。

我们家的教育风格是属于偏放养型的,只要孩子不违反底线原则,我都不会太管。

一方面是因为我儿子性格比较内向,如果做家长的再时时刻刻盯着他、管着他,我觉得是很不利于性格的养成的。孩子还是应该有点个性、张扬一点比较好。我儿子本身就细腻敏感,如果再常年被说教,长大了容易不自信,做事畏首畏尾。

另一方面,我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自己逐渐开悟的过程,再大的外驱力,也抵不上孩子内生的自驱力有效果。家长如果过度干预,反而容易让孩子失去探索欲和学习自主性。

孩子自身的潜力是很大的,有些时候家长的认知和能力反而跟不上孩子,过多的干涉和管教反而是在限制他

像我儿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就特别丰富,经常会问一些我都意想不到的问题。奈何做家长的确实能力有限,很多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再加上我自己也确实存在惰性,让我先找答案再教给孩子我也做不到,于是我便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没想到这样反倒激发出了他的学习内驱力

遇到不懂的问题,孩子会主动去书里寻找答案。等大了一些,会用平板电脑后,他又会主动去网上找资料、搜答案,去了学校也会找老师交流。

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孩子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得到了培养,不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知识面也特别广,积累下的知识也很好地反哺了初中各个副科的学习。

我是从来没有给我们家孩子辅导过作业的。我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与大人处于不同水平,成人给孩子辅导作业,容易出现用孩子无法理解的方式去给他讲题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家长讲得急赤白脸,孩子依然听不懂,家长难受,孩子也难受。

从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来看,自己会和把别人教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不是所有人都有当老师的能力,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我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好老师,毕竟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很关键的。

我们这边地处边陲,教育资源相对来讲不算太好,网课就成了我们接触一线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最早我们给孩子报的是数学网课,孩子听了一学期之后,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都提起来了。孩子主动要求,我就又给他报了物理课和化学课。

孩子是有分辨能力的。听完网课老师的课之后,我们当地的线下补习班他就不爱去了。这对我来说也省去了上课接送的麻烦,孩子还学得开心,一举两得。

我们家孩子长到现在,也算是顺风顺水,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懒”确实也有“懒”的好处,比如早早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毕竟人生的方向盘最终还是要交还到孩子手里,早日让他自己生出羽翼,今后才能更好地长空搏击。

但有些不太应该的“偷懒”也确实生出了一些副作用。比如我们家孩子性格内向敏感,人际交往和处事能力还比较欠缺。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其实也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找了一些育儿书籍和育儿公众号上的经验方法。但这些方法我看完之后,真正付诸到实践的也不多。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育儿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过多的管教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再加上当时我也没能克服自己的惰性去做更细致的规划,我自己也比较宅,没有多带孩子出去交际,久而久之孩子就更内向了。

等孩子慢慢长大,问题一点点浮现,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如果当时我能够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多带孩子参与聚会活动,和同龄人沟通交流,让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情况可能要好很多。

但我也想过,如果真的再重来一遍,我可能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毕竟自己当时的认知确实受限。从这个角度上讲,“父母的认知就是孩子的天花板”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写在最后

都说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就是当妈,生怕做得不够好,又时常觉得力不从心。我深以为然。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如果做错或错过,往往无法重来,只能抱憾终生。

一旦当妈,身上就肩负起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你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对抗自己的惰性,不停地学习、成长和进步,跟上孩子飞速成长的节奏。

育儿路漫漫,祝愿每一位读到这里的妈妈都能和孩子相互成就,一起成长。共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