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10岁,大学选啥专业已经想好”,海淀妈妈带娃太超前了

发布时间:2024-12-19 11:49  浏览量:4

3岁,开始喜欢火山,4岁,自行研究火山的成因,5岁,自学地质学,6岁,把兴趣拓展到古生物学,8岁,决定报考中国地质大学,9岁,确定研究方向为寒武纪古生物,10岁,联络到心仪的教授,被“鉴定为”已自学到研究生水平,教授“力邀”:小伙你以后一定要报我这个专业……

这个不走弯路的娃,就是来自北京市海淀区某重点小学的5年级学生,张博涵(化名)。以终为始地明确了目标院校和专业之后,他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校内各科成绩,双双迎来井喷

自驱力与好成绩的显化,离不开家庭的托举,博涵背后的“鸡娃操盘手”是妈妈,一位生在海淀、长在海淀,一路上重点小初高,又考入头部985院校的老北京人

这位妈妈把自己的教育思路概括为:摸清孩子的出厂设置,然后顺水推舟“鸡娃”。(以下内容整理自博涵妈妈自述)

人总会在有的地方敏感些,有的地方迟钝些。这些相对敏感的地方,就是孩子拿到手的第一副好牌。

家长要想不耽误孩子,就得帮他找到这些好牌,别净盯着他迟钝的地方较劲。

如何找到孩子的先天好牌?在这里推荐一个工具,叫霍兰德职业兴趣模型

首先看孩子是更喜欢动手做事,还是更喜欢动脑思考?其次看孩子是更喜欢和人打交道,还是更喜欢和具体事物打交道

这两种偏好相互交叉,就组成了帮你摸清孩子出厂设置的坐标。坐标上的6个区域,对应6种类型。

我娃是典型的研究型,喜欢和具体事物打交道,且非常喜欢思考。他适合搞大科学(STEM)、科研、自然观察之类的。我也挨个带他去接触过,确实如鱼得水。

其他五种类型也有各自擅长且适合的领域,顺应天性去鸡娃,投入产出比要高很多。

“先考高分,再选专业”,我们那代人好像都是这么过来的,但在跳槽、转行、内耗多次之后我才发现,这属于本末倒置了。

那些真正在各行各业中有所造诣的人,无一不是先确定方向,再开始赶路的,没一个像我这样只知道随大流、瞎往前挤的。

先锚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兴趣领域,再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是正确的顺序

那该如何帮孩子找到兴趣?海量的非功利性阅读当然是方法之一,但耗时费力,我更推荐看杂志

文学、科普、博物、科幻、天文、地理、军事、历史、体育、手工……基本你能想到的兴趣领域,杂志里都包含了,孩子看一圈,总能找到对他胃口的。

到这儿还没结束,还得带着孩子去了解他兴趣方向在大学都对应哪些专业这些专业都学啥课程,学出来都从事哪些职业,这些职业日常都做什么,是不是真的符合孩子喜欢的样子。

如果是,那么好,沿着这个方向努力下去,锚定目标大学目标专业,去了解它的录取分数线,给孩子拆分到小初高不同阶段、各科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最终使考进这个专业。

如果不是,那就再尝试下一个兴趣方向,重复上述步骤,再去深入了解,直至找到为止。

我家娃是典型的i人,但内向也并不吃亏,单就学习而言它甚至属于优势,内向型的孩子非常适合搞科研,深度思考和谨慎输出会被他们视作乐趣。

但是表达能力是不是就不需要培养呢?需要,因为光有思想不够,还得会把它转化成语言或者文字来告诉别人。

内向型的孩子只是不爱social,并不耽误他发展表达能力,那该怎么给内向型娃培养表达能力?

(1)带他去他喜欢的博物馆,当义务讲解员;
(2)带他去听他喜欢的名人讲座,鼓励他提问;
(3)带他去上有presentation环节的语文/英语网课;
(4)鼓励他自己录视频,给别人“讲课”
(此处十分推荐希望学萌娃小讲师活动)

自己开社交媒体账号

讲生物学知识点的博涵

在这里非常想感谢希望学的语文老师关娟,她给了孩子得多课堂发言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一直在鼓励孩子表达,也非常善于发现和放大孩子的长处,引导他用逻辑性去征服作文

在关娟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话少”反而成了优势,如今他演讲和作文都透着一股简明扼要、逻辑分明,甚至比“话多”的外向型选手更占优势。

而这一切成长,都让孩子在输出观点时,变得更加坦然自在起来。

在博物馆当讲解员的博涵

死记硬背特别磨损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在小学各科学习中进行避免,用其他学习方式来代替背诵。

牛津自然拼读Oxford Phonics World这套书刷下来,再配合日常的磨耳朵音频,基本就能做到“单词会说就会写”,再也不用硬背了

但这套书得家长陪着一起刷,工作忙没时间的家长可以直接考虑希望学英语网课。

磨耳朵动画片,推荐“字母方块小精灵”。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仅追求“答案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闹清楚背后原理。因此在给孩子选择课外班的时候,首选那种“原理拆解”型的。

何谓“原理拆解”?就是老师不光讲解题思路,还会花大量时间展开讲解思路是如何得来的

这么学下来,就算以后换了题型,仍旧难不倒孩子,因为他会变通。

小学数学圈里,比较资深的“原理拆解型”老师,我推荐希望学的一鸣老师

语文这一科,没有捷径,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自然能领悟,也就不用背了。

除了纸质书之外,有声书也是很好的阅读类型,每天睡觉前、交通工具上,都可以见缝插针听。

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有声书”APP上,基本都能找到各个学龄段的推荐阅读书目,听多了基本可以省略背作文素材这一步,写作时提笔就来,分还不低。

有的孩子想法很多也很好,但一到执行就达咩,或者拖延或者找借口,这个时候先别数落他,先搞好体育锻炼。体力精力上来了,意志品质绝对提升

运动类型:有氧运动与复杂运动(球类等)相结合
运动时长:每次45-60分钟,一周3-5次
心率标准:有氧最好能达到最大心率的80%
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80%

有氧运动推荐:跳绳、跑步、骑行、爬楼梯、爬山;

复杂运动推荐: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跆拳道、拳击、击剑、体操、排球、攀岩。

雨中跑马拉松的博涵

走向社会之后,“主动争取”能带来多少好处,大家都懂。在这里我并不想赘述“主动”的优点,而是想说,主动不分性格,i人也可以很主动

帮内向型孩子培养“主动意识”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的第一个,就是积极主动(Be practive ,you’re in charge),看似简单的几个字,真的是帮孩子开启自我变化的第一步。

同时也推荐去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能让孩子明白,只做自己的事,不必在乎别人的想法,他人对你的看法其实是他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越早让孩子学会课题分离,孩子就越早开始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一些优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看完这些书之后,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敢”了,抱着“不试白不试”的心态,主动去和自己喜欢的大学教授联系,并且发展成了“忘年交”。

所以别怀疑一打一蹦高的小豆包,能不能读懂心理学,人家不但能读懂,还能立刻学以致用呢~

文末,想再次感谢一下把孩子引入课外阅读大门的希望学小学语文教研团队,老师们甚至会在工作之余开设小灶课,带着孩子一起读好书,拓展视野。

最令我惊喜的是,老师们在选书时,还选入了一些非常优质的博物类书籍和杂志,极大满足了孩子对地理和生物的好奇心。

能通过一门小学语文网课,顺便帮孩子打好初中小四门基础,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意外收获”。

我当然期待这样的“意外”越来越多,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在阅读中拓宽自己,越活越辽阔。

像博涵这样小小年纪就能通过阅读定位到自己的兴趣、并选好大学专业的孩子,实在令人羡慕。

但作为语文老师,我也深知并非所有孩子都喜欢文字,不是所有孩子都乐意看书,其实家长并不需要为此焦虑。

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有的人是文字敏感型,有的人是声音敏感型,有的人是画面敏感性。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对文字不敏感,可以先试试换成有声书或者优质纪录片,作为阅读的过渡,后面慢慢转化为阅读纸质书籍就可以了,不要“一刀切”。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尊重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孩子,激发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行为,固定阅读的习惯最佳。

最后,推荐一些优质的大语文纪录片和视频素材给大家,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载体。

标签: 妈妈 大学 海淀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