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红色家风 | 革命工作是干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5-03-19 02:05  浏览量:8

革命工作是干出来的

讲述人:赵郭臣

讲述时间:2022年8月16日

整理人:周至

赵天才(1926 —2019),山西临猗人。1937年3月参加革命,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50年,先后在部队担任看护员、卫生员、军医。1956年转业至地方,先后在晋祠煤炭疗养所、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中医科任医士、副所长、所长。1987年1月离休。

父亲赵天才,1926年出生在山西省临猗县城关镇的一户农民家庭里,他十一岁参加革命,是山西为数不多的红军干部。父亲一生坎坷,但他却乐观豁达,信仰坚定,对我们子女影响至深。他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悬壶济世的中医大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过,蹲过日军的监狱,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他为革命出生入死,为人民赤诚奉献,离休后坚持义诊二三十年,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傻子党员”。

为党和人民奉献终生

父亲是在1947 年入的党,到他去世时党龄已七十二年。这是父亲最重要的履历,更是他引以为豪的政治生命。在离休后的二三十年里,父亲以自己的中医技术,坚持为群众义诊,他的美名被人传颂。

他常教育我们兄妹:“革命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买来的。人这一辈子,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奋斗。”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一生所取得的成绩、所赢得的声望,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干出来的。

2016年10月,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时任山西省纪委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组组长贾文儒来看望已经九十岁的父亲。贾文儒代表中共中央、山西省委向父亲颁发了“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章”,并送上慰问金。那一年,山西在世的红军干部已寥寥无几。

父亲四岁无母,无人照拂,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十一二岁时还没有枪杆子高,就跟上部队参加了革命,曾是牺盟会山西新军二一二旅五十五团中的一员。八年全面抗战期间,二一二旅牺牲了无数战士,很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有些人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1941 年9月23日,在浮山佛庙岭的战斗中,父亲被俘,那时他才十五岁。

父亲晚年,经常到机关和学校讲战斗故事。我们子女也逐渐了解了父亲的许多往事。根本无法想象,父亲是怎么忍受一次次酷刑的,在敌人的拷打中坚守住党的纪律,保守住党的秘密——父亲,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自己,还掩护了被俘的其他战友。在日军把他们一行押送到东北劳改煤矿服苦役时,父亲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因表现出色受到上级表扬……后来,父亲和战友们终于成功逃出虎口,就地在东北参加了抗联。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听听都心头发紧,更何况是父亲的亲身经历。战争是残酷的,但父亲一直乐观、开朗、豁达,或许这正是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

在东北,父亲被所在部队选送到抚顺一六三师医训班、辽阳市东北军区医训队学习。1956年,父亲转业到太原,先是到西山煤电筹建选煤厂保健站,后来又去晋祠的煤炭疗养所工作了五年。最后,父亲回到了西山矿务局职工医院,母亲随父亲回来,在医院做护士长。

西山煤电是一家大型国企,2020年12月16日更名为山西焦煤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父亲离休前,一直在西山煤电医院,就是现在的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工作。医院始建于1956年1月,父亲和他的同事就是在那时,创建了医院的外科党支部。

我们的家,终于在太原安定了下来,但父母更加忙碌了。医院时常要安排医生下乡义诊,中药材要医生自己上山去采,医生不时要下基层矿井送诊,到工人家中送医送药……父亲还到附近的农村去义诊,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他自己背着铺盖卷,带着自己采的中药材,为当地群众诊疗,分文不取……

父亲干活从不惜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说的就是父亲这种人。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父亲二话不说,指到哪里打到哪里。什么家啊,孩子啊,他都能忘得一干二净,革命工作是第一位的。

战争年代落下的胃病,折磨了父亲一辈子,每次犯病时,他都疼得满头冒汗,但他从没有抱怨过一句。提起自己的一生,他由衷地说:“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我要将一生都献给党,献给人民。”

1987年,父亲光荣离休。辛苦了一辈子,本可以好好歇一歇了,可他根本闲不住,离休不离岗,还像往常一样,每天上午坚持去医院坐诊,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八十五六岁时,他才渐感体力不支,只好在家给上门的患者诊治了。

父亲的事迹,曾在集团公司的有线电视台、报社多次报道,太原电视台也做了采访,西山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父亲是甘于奉献的“傻子党员”。谁愿意当“傻子”,谁愿意被叫“傻子”?但父亲才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自己认准的事情,就是要一股劲儿干到底。“这天下有精明的人,就会有傻的人。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干。精明的人不干,就只能由像我这样的傻子去干。”他说得理直气壮,干得轻松惬意。只要他高兴就好,全家没人反对,我们都了解父亲。他的心思,我们四个子女心知肚明,自然是格外地佩服他。

父亲正能量爆棚,以一己之力,塑造了西山煤电老党员的良好形象。2018 年七一前夕,西山煤电组织过一次老革命讲党课活动,活动中父亲慷慨激昂,说:“共产党提出的目标都会成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坚信党的领导是父亲至死不渝的信仰。

这是父亲的真心话,他用一生在践行自己的誓言。

每个人都要靠实力去奋斗

我们家是一门四代军人。我爷爷年轻时当过兵,参加过对日作战,是国民党起义人员;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上过老山前线,荣立过三等功;我侄儿曾在部队服役,目前已光荣退伍……

父亲虽然性格温和、平易近人,但对社会上那些投机取巧、走后门、拉关系的事深恶痛绝。在他眼中,那样跑来的官、要来的权一文不值。我们兄妹四个有三个在西山煤电工作,大家都能守着一份寻常工作,勤勤恳恳,过简单平静的日子。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吃饱穿暖、生活优越,我太知足了;我们都要感谢共产党!”这是父亲的口头禅。他始终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应对风雨。

我们兄妹四个是姥姥带大的。姥姥一生命运多舛,她祖籍山东,闯关东到了东北,前后生了七个孩子,只活了母亲一个。因此,二哥随母亲的郭姓,大哥、姐姐和我的名字中也都带了“郭”字。父亲对此非常豁达,他是见惯生死的人,在一些琐事上从不计较,轻轻一笑,一带而过。他和母亲极少发生大的冲突,在家庭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父亲。多难的日子,遇到再多的困难,在他看来,不过尔尔。

我们是在没有多大压力的环境下长大的,这得益于姥姥无微不至的爱、父亲四两拨千斤的生活智慧、母亲干脆利索又不失风度的处事方法……这些对我们兄妹,特别是我们兄弟三人性格的后期养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很多家庭中父亲扮演着极其威严的形象不同,我们的父亲在家是“调节剂”,他的乐观开朗、大度包容、磊落坦荡,为家庭营造了融洽轻松的氛围,也教会了我们遇事不慌、见利不抢的人生智慧。

父亲多才多艺,会拉手风琴、吹口琴,还特别喜欢唱歌。他坚持每天上山练声,直到八十多岁还能记下几十首歌词,唱起歌来字正腔圆,底气比我们兄妹都足。

父亲有种能力,那就是自来熟:愁眉不展来看病的,家有难事来诉苦的,他几句话就让人家打开了心扉。父亲还爱管闲事,一次在火车站遇到有人摔伤,他和母亲二话不说就蹲在地上赶忙给人处理伤口……

俗话说,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父亲用中医技能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更用悲天悯人的态度去关照生命。

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一直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2003 年母亲去世后,父亲的生活成为我们家的头等大事。姐姐退休后,就和我们一起照顾父亲。大哥、二哥一有空闲就过来,用轮椅推着父亲四处转悠。父亲在家待不住,他爱和人交流,也不拒绝去别人家做客。有次姐姐推着父亲去参加姐姐同学的聚会,父亲很快就能与大家聊到一块,笑声不断。他的乐观感染了许多人。大家无不羡慕我们:“真是个难得的好老头!你们兄妹太有福气了。”

2019年6月17日,山西省直属管理局第一幼儿园组织全体党员,以及在他们带领下的大班小朋友专程来看望父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主题党日活动,满头银发的父亲坐在老师和孩子们中间,再一次动情地讲述革命战斗的故事。每一次追忆,都是一次回首,都是对过去岁月的致敬,更有着对牺牲战友的无尽思念。

2019 年10月23日,父亲在太原病逝,享年九十三岁。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