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守护接力棒,她从妈妈手中接过!

发布时间:2025-03-25 16:12  浏览量:3

她的“练兵场”不大

只在方寸之间

她的心很“大”

矢志为全口健康、全民健康

贡献青春力量

她就是

“校三好学生标兵”称号获得者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五年)

2201班吴姝靖

在吴姝靖的印象中,母亲总是在寂静的夜晚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披衣而起,匆匆奔向医院,投入到紧张的急诊救治中。一次又一次,当母亲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归来,讲述如何将重症患者从生死边缘拉回时,吴姝靖的内心已悄然种下立志从医的种子。

参加“校三标”评选时,吴姝靖曾说:“从一开始的尝试到现在一步步坚定自己的选择,我感慨命运的巧合,更坚信努力的力量。每一次挑战和迎难而上都会让生命所选择的道路熠熠闪光。”

初遇——学医种子初发芽

2022年9月,吴姝靖怀揣梦想,踏上了学医的漫长征途。选择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她坦言受到了妈妈的直接影响。“我妈妈曾来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展研修,从那以后,来华科大同济医学院也成为了我最初的梦想。”就读临床大类医学专业的吴姝靖,在专业分流时选择了口腔医学。这个看似简单的抉择,慢慢转化为了吴姝靖无悔的誓言。

口腔医学之路,既充满挑战也饱含艰辛。入学之初,她需跨越大学通识教育与临床专业课程的重重关卡。紧锣密鼓的课程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她深知,唯有夯实基础,方能行稳致远。于是,她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对症下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精心筛选备考复习资料,总结出个人复习体系,量身定制复习计划,向学长学姐求教经验,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从容。

然而,一边是外界“口腔专业赚钱多”的言论,一边是数不清的教辅和考试,吴姝靖也曾陷入迷茫与焦虑。“这真的是我学医的初衷吗?”她不禁自问。

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一次偶然的转折,让吴姝靖找到了答案。

明志——决心开出璀璨的花

在一次跟随带教老师参加附属协和医院义诊的活动中,吴姝靖发现,一位老年病患因牙痛难忍而排长队咨询止痛药,却不知止痛并非治本;另一位老年患者几乎全口牙脱落,笑称“老掉牙了”,却不知这是由于牙周炎的肆虐。这一幕幕真实的场景,如同重锤般击打着吴姝靖的心灵。她恍然大悟,原来文献中的数字——“全国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率为86.1%,而修复率仅为42.6%”——并非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无数老人生活每天都要经历的疼痛。

那一刻,吴姝靖深刻体会到,口腔医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中的技能,更是心怀人民、走向群众的使命与担当。“老年人和儿童不应该被时代悄然折叠,或许我们能用'走出去'的医学让大家更加有'医'靠。”

于是,吴姝靖踏上了为老人和儿童普及口腔健康的道路。她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成立口腔健康科普团,走进学校周围的各大社区开展老年人义诊,暖心守护夕阳红;在南昌走进小学托管班,在武汉深入同济附幼,精心呵护儿童苗;举办口腔科普“云讲座”,来到贵州、新疆、湖南、云南等全国多地中小学,用专业知识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健康的天空。

在这一年中,吴姝靖感受到,口腔医学,是60本专业书的学习和近10年的摸爬滚打,也更是心怀人民,走向群众,共筑全口健康、全民健康之路。

而当初那个迷茫焦虑的她,也找到了答案,收获了勇气和底气。

绽放——做问心无愧的医者

漫漫白衣路,吴姝靖怀揣着希望,承担起使命,坚定前行。她在专业学习上精进着,远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行国际医学生培训,拓宽视野;她在科研道路上耕耘着,从基础竞赛到本科生自科基金;她在志愿活动中奉献着,服务时长超600小时;她在文体赛事中活跃着,女篮新生杯、女排同济杯……每一次在球场挥洒的汗水都是在为下一次的奋斗积蓄精力。

吴姝靖仍然记得,附属同济医院宋珂教授曾教导她:“成为一名口腔医生,我用了20年。但你要记住,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现在的吴姝靖,已经能够明白这句话背后的百感交集。

大一分流后竞选班长时,她在教学楼后的空地练习脱稿演讲,边念边录音,再回听、完善……光录音就有数十条。而现在,吴姝靖已然站在本科生荣誉最高的舞台上,自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她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人生的每一种不同可能——六项国家级荣誉,两项省级荣誉,二十余项校级荣誉,这是她一步一步努力的见证。

这条道路苦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专业书,一场又一场复杂的临床实践,还有太多黯淡无光的夜晚和探索失败的疑问都昭示着不为人知的辛苦。“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也不可能一直对未来有完备的考虑和完美的规划,所以我做的只有下足功夫,力求问心无愧。”选择口腔医学,她不后悔;选择自己所爱,她不会后悔。

现在的吴姝靖,终于理解母亲选择这一职业的初心。面对与母亲当初的重叠选择,她清楚地知道,这是跨越了二十年的宿命共鸣。

学医、执医、从医,这是一场偶然中注定的宿命之旅,而吴姝靖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我将努力用实干书写青春,胸怀大爱,向医而行!”吴姝靖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