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者·追梦人丨花姐:一位“母鸡妈妈”的创投马拉松
发布时间:2025-03-25 16:10 浏览量:3
2015年初春,杭州小和山下的一栋民房里,挤着不到10人的创业小团队。浙江工业大学学生邓建波攥着几页商业计划书,对投资人花姐说:“美国零工经济占比40%,中国还不到1%,我相信灵活用工未来可期。”
2年前,邓建波创立一站式灵活用工招管服务企业“青团社”,信念坚定,但手无余粮。花姐当场拍板投资,并劝说邓建波:“搬去梦想小镇吧,民房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10年间,青团社从民房起步,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成长,陆续完成多轮融资,成长为覆盖2亿灵活用工人口的行业标杆——回想当年这段对话,花姐感慨万千:“创业就像种树,阳光雨露给足了,剩下的交给时间。”
从“打杂小妹”到“母鸡妈妈”
花姐本名张洁,山东济南人,每日互动联合创始人、华旦天使投资总经理,梦想小镇湾西加速器创始人、CEO。
2002年入读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05年,她作为浙大代表之一前往新加坡参加亚太地区学生企业家精神论坛(有“大学生APEC”美誉的ASES峰会),论坛期间,她和同学们看到斯坦福、MIT等美国名校学生早已将创业视为常态。
“同龄人敢做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行?”回国后,方毅(ASES峰会参与者之一,后与花姐结为伉俪)为首拉上花姐和另外几个同学开启首次创业,做手机数据备份器。几人的小团队挤在浙大玉泉校区的茶吧里开会,花姐身兼财务、保洁等多个岗位,自嘲“打杂小妹”。
首次创业以项目出售告终。之后,方毅团队创立杭州每日互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十年如一日始终聚焦于数据智能服务领域,并于201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找钱”曾是花姐的首要任务。不承想,性格外向的她,却在创投赛道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2014年,花姐成立华旦天使投资,之后又在梦想小镇创立创业孵化器——湾西加速器,从一名连续创业者转身成为天使投资人。《纽约时报》撰文介绍阿里巴巴和杭州创业环境时,曾提到方毅夫妇,形容花姐像是一位“母鸡妈妈”,每天呵护着自己的创业小团队。
“创业者的痛点,我全踩过。现在,我想帮他们少走弯路。”花姐说。
“花姐家的CEO”已成响亮品牌
花姐之名,源于张洁初中时的英文名“Jennifer”,香港TVB剧中常译作“珍妮花”,后来便在创投界叫开了。
穿戴标志性的帽子和马面裙,花姐经常穿梭于杭州的咖啡馆,与各初创公司CEO们“喝咖啡聊创业”,最多时一天要接待11拨人——从团队内讧到商业模式迭代,事无巨细。
在杭州创投圈,花姐创立的“教练式孵化”独树一帜:一面是慈爱的“母鸡妈妈”,另一面是严格的教官。
在花姐看来,一名成功的投资人首先必须是创业者。唯有真正理解创业者的艰辛与不易,才能在投资过程中给予最贴心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她不仅仅提供资金支持,更愿意成为创业者们的倾听者、指导者和朋友。
“创业无非就是找人、找钱、找方向!”每当创业者遇到困惑或挑战,花姐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她的经验和智慧为他们指点迷津,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为创业者助力,并处处为创业者加油、鼓劲。她相信,每一个创业者都像一颗种子,只要给足阳光、雨露和信任,就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你越相信创业者能成,他们越可能创造奇迹。”花姐说。同时,她又严格要求创始人必须“亲力亲为”,杜绝“空降式”CEO打理公司。
十年间,花姐团队投出青团社、回车科技等70余个项目,大部分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杭州创投圈,“花姐家的CEO”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
从农田到“创业热带雨林”
2012年,花姐带着全球高校团队到恒生科技园办大学生创业峰会。车过文一西路,窗外是大片农田。
“这么荒凉的地方,谁来创业?”花姐笑称,当时这样的念头曾一闪而过,没想到十多年后,这里聚集起灵伴科技、强脑科技等一大批科技型创新企业,真正成为一方“双创”热土。
当梦想小镇开镇时,政府喊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花姐深以为然,并身体力行,第一批入驻小镇创立湾西孵化器,致力于孵化出更多科技小龙。
作为余杭区政协常委和九三学社余杭区基层委副主委,花姐一直关注余杭的创新创业生态,她坦言,大树底下也要有灌木,“优等生”更要头脑清醒——目光盯住“高大上”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初创的“草根公司”:“自由职业者社区和零工驿站,都是新经济的毛细血管。”在政协提案中,她真挚建言“升级孵化器考核标准”:“创业不是搞人海战术,泛泛的50人活动也许不如精准的4人深度对谈。”
让每颗“种子”找到土壤
上午接受媒体采访,中午和创业CEO餐叙,下午再接待另几拨创业团队……如今的花姐,每天日程表排到爆满。但她最享受的角色,仍是“创业者教练”,持续深化创业孵化和创业教育,为每一颗“种子”找到合适土壤:最新投资孵化的箴理科技,聚焦核工业AIGC技术开发及大模型训练领域,目前推出的产品已在国内核电一线企业落地使用。
独行速,众行远。花姐用20年时间,将自己“活成一座桥”——连接稚嫩与成熟,理想与现实,旧经济与新浪潮。未来,这场由花姐领跑的创投马拉松,仍将带动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