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十亿却苛待员工?揭秘“小鹿妈妈”严规背后的无耻经营逻辑

发布时间:2025-03-27 04:48  浏览量:5

2025年3月,一则关于口腔护理品牌“小鹿妈妈”的爆料引发舆论海啸。这家以电梯“魔性广告”和年营业额超十亿闻名的企业,被曝出多项严苛管理制度:员工全天禁用手机、午休不得离岗用餐、工位禁止摆放私人物品……合肥市劳动部门已立案调查。而更令人咋舌的是,其创始人夏泉名下多家关联企业参保人数竟为“0”,这究竟是怎样的商业逻辑?

“上班像坐牢”:员工权益遭系统性剥夺

据多名在职及离职员工披露,“小鹿妈妈”将管理细化到近乎荒诞的程度:工作时间从早9点到晚6点,非取外卖或快递不得外出,即便午休也只能在工位用餐;会议室椅子未推入桌底、卫生间超时使用均会被罚打扫卫生;更有员工因午休刷短视频遭警告,只能靠智能手表与家人“秘密联络”。公司辩称“无固定午休”是因客服需轮班,桌面整洁要求仅为“避免杂乱”,但这些解释在员工“失联自由”“如厕计时”的控诉面前显得苍白。

法律界人士直指,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标准工时为8小时,超时需支付加班费或保障至少1小时午休,而限制员工午休外出已涉嫌侵犯人身自由权。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强调,企业无权在非工作时段剥夺员工通信自由,若因禁用手机导致紧急事务延误,公司需承担法律责任。

创始人商业版图藏玄机:18家企业参保人数“冰火两重天”

天眼查数据显示,“小鹿妈妈”主体公司安徽鹿妈妈生物科技参保人数仅1人,与其宣称的“十亿规模”形成刺眼反差。更蹊跷的是,创始人夏泉控制的18家企业中,安徽小鹿时代商业管理、芜湖市鹿龙生物科技等多家公司2023年年报参保人数为“0”。这些空壳企业究竟承担何种职能?是否存在转移用工风险、规避社保缴纳的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夏泉的商业帝国横跨生物科技、智能设备、商业管理等领域,其担任法人、高管的企业多达14家,注册资本从数十万到千万不等。这种“摊大饼”式扩张与参保人数的异常,暴露出部分民营企业重营销轻合规、重规模轻责任的经营痼疾。

社会拷问:企业增长如何与人性化并存?

“小鹿妈妈”事件撕开了新消费品牌光鲜表象下的暗疮:一边是与高铁、地铁战略合作,签约顶流代言人;另一边却是对员工基本权益的极致压缩。这种割裂让人不禁发问:当企业狂奔于市场规模时,是否把“人”当作了可替换的零件?

劳动监察部门的介入为事件带来转机,但更深层的启示在于:我国劳动权益保障需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审查、社保缴纳的穿透式监管、劳动者维权渠道的畅通,都是构建健康劳资关系的关键。

此刻的“小鹿妈妈”,恰似一面照妖镜——照见某些企业的“狼性文化”早已异化为“牢笼文化”,更照见资本膨胀中人性的迷失。当公众用脚投票时,不知那些会议室里推得整齐的椅子,能否撑起一个真正现代化的企业脊梁?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