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姑娘火炮班到妈妈火炮班,海岛女民兵技术了得,多次比武勇夺冠
发布时间:2025-02-07 13:38 浏览量:12
长山列岛,也叫庙岛群岛,史称沙门岛,在古代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八仙过海”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长山列岛由32个大小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76平方公里,呈东北西南向纵列于渤海海峡,系华北咽喉,京津门户,胶辽联络枢纽,昔今皆为海疆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地处渤海深处的山东省长岛县(现已撤销,隶属于烟台市蓬莱区),有一个组建于60年代初的女炮排。几十年来,女炮排的民兵们发扬爱军习武的光荣传统,苦练军事技术,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获奖,涌现出了一大批“海岛神炮女”。
长岛民兵女炮排在硝烟和战火中诞生成长,在和平建设中发展壮大。女炮排共有4个炮班,其中一个是由结了婚且有了孩子的女民兵组成的“妈妈火炮班”。这个民兵女炮排,以高度的国防责任感,坚持一面摇橹捕鱼,一面操炮练武,克服困难,创造辉煌,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炮排”。
女性身小体弱,还有许多生理上的不便,因此,训练中女炮排的姑娘比男民兵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艰辛。姑娘使用的火炮重的有2吨,轻的也近50公斤。刚开始运炮时,由于力气使不到一处,火炮就像扎了根似的,光摇晃不动弹,一天训练下来,姑娘的身子就像散了架一样,连床都上不去。
为了练就一身钢筋铁骨,姑娘买来了哑铃、杠铃、拉力器等健身器材,有空就练。炮场上,姑娘托着火炮围着场地后转,一练就是十几次,手上磨出了血夹泡,汗水湿透了衣服,可女民兵们谁也不在乎,不少姑娘有了特殊情况也不轻易请假。29岁的瞄准手孙巧云,丈夫刘述强是“鲁长渔3035号”轮的水手,长期在远洋打渔,自且已在村冷藏厂工作,平时厂内工作很忙,回家还要照顾年仅4岁的女儿,可是小孙硬是靠科学统筹,训练中没有一次迟到早退。
打炮不同打包枪,炮声一响,震耳欲聋,第一次参加炮实弹射击,不少胆小的姑娘吓得“呜呜”直哭,一次、两次、三次……几个小姑娘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艰苦训练,操起炮来就像划船摇橹一样轻松自如了。
在岛上,男人出海,女人管家,家务活主要靠女人干。因此“妈妈火炮班”的女民兵们比起“姑娘火炮班”的女民兵就更不容易了,有时训练回家晚了,孩子哭、鸡鸭叫。曾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的瞄准手孙玉仙的孩子才8多个月,正是吃奶的时候。刚参加训练那段时间,有时回家晚了,婆婆看着直哭的小孙子,难免要唠叨几句。
经过孙玉仙悉心开导,婆婆终于明白了儿媳妇搞训练是为了保家卫国的道理,再也不唠叨了。第8任“姑娘火炮班”班长唐艳英为了保证在“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会议”表演上取得好成绩,带领全班姐妹们在火辣辣的海滩上苦练,扛着40多公斤重的炮身,一练就10几个小时,肩膀磨破了,腿累肿了,她们全不在乎。为了能练成“全天候”瞄准手,她们甚至专挑阴天、雨天训练。
在军事表演中,随着指挥长的一声令下,唐艳英和炮班的其他姑娘像一股疾风冲上赛场,从上车挂炮到进入阵地,从翻身下车到拖炮定位,从瞄准装填到拉栓射击,一整套动作干净利落。两门85加农炮和两门82无座力炮全部取得了发发命中的好成绩,她们没有辜负省军区领导的期望和考验。当时在场观看表演的迟浩田上将高兴地带头鼓起了掌,连声称赞:“打得好!打得好!”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张万年上将也连声称赞女炮排的姑娘不愧为是新时代的“海岛花木兰”。
与“姑娘火炮班”相比,“妈妈炮班”更受关注。1990年7月24日,“妈妈炮班”与部队的一个炮班一起向参加山东省国防教育经验交流会的代表们汇报表演,平均年龄41岁的女炮班8名老将威风不当年,以两发两中的好成绩向代表们作了圆满汇报,再一次展现了“妈妈炮班”的神韵和风采。表演结束,一位老将军兴致所至,挥毫写道——昔日姑娘火炮班名气大,今朝妈妈火炮班更风流。
时代在发展,人员在更新。怎样才能使女炮排练兵习武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呢?长岛县人武部与时俱进,针对新形势下人们思想变化,经常对女民兵进行以“发扬优良传统,保卫蓝色国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每当新一批女民兵进入女炮排后,他们都把姑娘带到荣誉室参观女炮排昔日的风采,增强她们的荣誉感。
此外,他们还将姑娘带上砣矶岛的西山烽火台,通过俯瞰水道、聆听典故,使姑娘认识到长山列岛的战略重要性,认识到长山列岛在“国门之门”中的纽带地位,了解到八国联军曾9次从这里入侵我国的屈辱史,增强了她们国门就在脚下的忧患意识,激发了姑娘爱军习武的热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多年来,女炮排的姑娘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怎样变化,面对的困难有多大,武还是要练,炮还是要打,而且还要打准、打精。她们不图名、不图利,只图把武练好,把祖国的海防长城建设好。
女炮排自组建以来,共进行了几十次火炮实弹射击,次次优秀,参加省、市以上军事比武30多次,次次取得好成绩,两个女民兵炮班被山东省政府和山东省军区授予“神炮班”光荣称号。#老战友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