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10岁男孩突然不对了!妈妈急疯,医生诊断:已无法恢复
发布时间:2025-04-01 15:05 浏览量:4
杭州临平的八月,暑气还未散尽,33岁的张女士却在清晨被一阵哭声惊醒。她揉着惺忪的睡眼,冲进儿子小杰的房间,看到10岁的小杰缩在床上,抱着脖子哇哇大哭:“妈妈,疼!我动不了了!”张女士慌了神,赶紧抱起他。小杰身高145厘米,体重38公斤,是个瘦高的小男孩,平时活泼好动,爱踢足球,身体没啥毛病。可现在,他连平躺都费劲,脖子僵得像块木板。张女士急得眼泪直打转:“这咋回事啊?昨晚还好好的!”
张女士是个单亲妈妈,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平时忙得脚不沾地。小杰刚放暑假,她把他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自己周末才回来探望。昨天她刚接小杰回杭州,晚上还一起吃了顿火锅,小杰活蹦乱跳,没半点异样。谁知一觉醒来,孩子就变了样。她顾不上换衣服,抱着小杰直奔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一路上,小杰疼得直哼哼,张女士心乱如麻:“我的宝贝,你可别吓妈妈啊!”
医院里,针灸推拿科的王建之主任接诊了小杰。一看孩子的样子,王主任眉头紧锁:“这脖子怎么成这样了?”拍了张颈部DR片,他盯着片子,倒吸一口凉气:“一塌糊涂!”张女士傻眼了:“啥意思?严重吗?”王主任叹气:“10岁孩子,颈椎老得像30岁,已是不可逆伤害。只能缓解,没法完全恢复。”张女士腿一软,瘫坐在椅子上:“怎么会这样?”
一个10岁的孩子,颈椎怎么就废了?今天,我们就走进小杰的故事,揭开这场“颈椎危机”的真相,看看它为何来得这么快,又该如何防住。
王主任给小杰做了检查,发现问题远超想象。片子显示,小杰的颈椎反弓,小关节错位,骨头老化得像个坐办公室多年的白领。更离谱的是,他才10岁,颈椎的磨损程度却超过了不少成年人。王主任摇摇头:“这种病,一般是码字的白领、开车的司机才多见,小孩身上真少见。”
张女士急了:“一个月前他就说脖子酸,我以为是睡姿不好,活动活动就没事了。咋就严重成这样?”王主任问:“最近一个月,他都在干啥?”张女士支吾着:“暑假嘛,放老家,玩得多点……”可小杰低着头,半天憋出一句:“我一直在玩手机和平板。”张女士愣住了:“啥?玩多久?”小杰小声说:“一天十几个小时吧,除了吃饭睡觉。”
真相大白。原来,小杰暑假被送到乡下爷爷奶奶家,老两口心疼孙子,管得松。小杰从早到晚抱着手机看动画、打游戏,平板也不离手,吃饭都得喊好几遍。张女士急得拍大腿:“我咋不知道呢?他爷爷说孩子挺乖的啊!”
王主任解释:“孩子骨头没长硬,颈椎韧带、肌肉都弱。长时间低头,颈椎一直往前顶,受力不均,就容易变形。颈椎反弓是压力过大挤出来的,小关节错位是磨损的结果。一个月就坏成这样,是因为孩子发育期,损伤来得快。”张女士眼泪掉下来:“我忙着上班,哪想到手机害这么大?”
小杰的颈椎病,让王主任都觉得夸张。他翻出片子,指着那条反常的曲线:“正常颈椎是前凸的‘C’形,能缓冲压力。小杰这是反着‘C’,说明受力全错了。”他又摸了摸小杰的脖子,发现肌肉僵硬得像石头,连转头都费劲。
为什么一个孩子颈椎老化这么严重?王主任说:“低头族的祸。成年人低头玩手机,几年才出问题。孩子不一样,骨骼软,肌肉薄,低头一小时,伤害就翻倍。”医学上,颈椎承受的压力跟低头角度有关。抬头时,头部重量约5公斤;低头45度,压力增到22公斤;低头60度,直接飙到27公斤。⑤小杰一天十几个小时低头,等于给颈椎绑了个“磨盘”,不坏才怪。
更糟的是,这损伤不可逆。《骨科研究杂志》(JOR)2019年研究显示,儿童颈椎一旦过度变形,骨骼和软组织很难恢复原状。⑥小杰的关节错位、韧带老化,已经成了“定局”。王主任叹气:“现在只能调理,疼能减轻,但反弓改不回去。颈椎病得陪他一辈子。”
张女士哭着问:“那以后咋办?”王主任说:“头晕、肩痛会常来,严重了可能压神经,手麻、头痛都跑不掉。”张女士脑子嗡嗡响:“10岁就这样,以后可咋活啊?”
小杰不是个例。王主任透露,今年暑假,他们科室接诊了15个“小患者”,最小才3岁。3岁的萌萌,妈妈上班忙,扔个平板哄她,天天看动画,脖子歪了一边。还有个7岁男孩,天天打游戏,颈痛到抬不起头。王主任感慨:“以前颈椎病是中年病,现在幼儿园都中招了。”
为啥暑假高发?张女士听完小杰的“供词”,才明白:孩子放假,家长忙,手机成了“电子保姆”。小杰爷爷说:“他玩手机不吵不闹,多省心。”可这省心,换来的是颈椎的“报废”。王主任说:“孩子自制力差,老人管不住,手机一抓一天,颈椎哪受得了?”
数据也吓人。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调查显示,暑期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平均超6小时,10岁以下低头族颈椎问题增长30%。⑦张女士想想自己,也脸红:“我下班也刷手机,小杰肯定是学我。”
小杰的颈椎病,不只是脖子疼。王主任检查发现,他头晕是因为颈椎压迫血管,血流不畅;睡觉难受,是肌肉僵硬撑不住头。长期下去,后果更严重。颈椎反弓可能压迫神经,导致手麻、视力模糊,甚至影响大脑供血。
刘医生想起一个患者,15岁的小女孩,颈椎病拖到高中,手抖得写不了字,最后手术才缓解。他告诉张女士:“小杰还小,现在治能保住功能。可不改习惯,20岁就得靠药活着。”张女士吓得直哆嗦:“我得管管他,不能再糟蹋了!”
医学研究也敲警钟。《脊柱杂志》(Spine)2021年指出,儿童颈椎病若不干预,30岁前骨关节炎风险增3倍。⑧小杰才10岁,未来几十年怎么办?张女士咬牙:“再忙,也得盯着他。”
王主任给小杰开了理疗方案:针灸、推拿,外加颈托固定。可他强调:“治标不治本,关键是改习惯。”他给了张女士四条建议:
父母带头做榜样王主任说:“孩子学大人,你玩手机,他也玩。”张女士下决心,每天陪小杰时不碰手机,改成聊聊天、散散步。小杰看妈妈认真,也不好意思偷玩。手机变工具,别当玩具
王主任建议:“教他用手机学东西,比如看科普视频。”张女士给小杰下了个天文App,学星座,小杰玩得起劲,低头时间少了三分之一。定规矩,守时间
王主任说:“每天玩手机别超1小时,严格执行。”张女士给小杰列了个表:学习2小时,运动1小时,手机30分钟。开头小杰闹,后来奖励他个足球,他乖多了。多动,找乐子
王主任叮嘱:“运动能松筋骨。”张女士报了个游泳班,小杰游得满头汗,回家倒头就睡,颈椎也轻松了点。
一个月后,小杰复查,疼痛轻了,头晕少了。王主任夸他:“照这样下去,能少受点罪。”张女士松口气:“我再不敢大意了,手机差点毁了他。”小杰也嘀咕:“以后少玩点,脖子疼真要命。”
王主任感慨:“10岁颈椎就废,家长得警醒。手机不是毒药,可用不好,比毒还狠。”他想起个14岁患者,颈椎压迫神经,手术都没救回来。他叮嘱:“别让孩子低头到老,抬头看看天多好。”
放下手机,带孩子动起来吧。颈椎会谢你,未来也是。
《骨科研究杂志》(JOR),2019,“Irreversible Cervical Damage in Children”中国疾控中心,2022,“暑期儿童电子产品使用调查”《脊柱杂志》(Spine),2021,“Long-term Effects of Pediatric Cervical Spine Disorders”《中华儿科杂志》,2020,“儿童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