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未满两岁的孩子必须跟妈妈?这四种情况父亲也能争取抚养权

发布时间:2025-04-04 20:40  浏览量:12


阅读摘要:离婚时未满两周岁的孩子抚养权归属并非“一刀切”。本文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民法典规定,揭秘父亲成功争取抚养权的四大情形,并附专业律师的实务建议。

案例引入:母亲服刑,父亲如何争取抚养权?

2023年,上海某区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抚养权纠纷案。张女士因刑事案件被判刑,其1岁半的儿子长期由外公外婆照顾。孩子父亲李先生提出,自己收入稳定且已购置学区房,要求变更抚养权。法院审理后认为,母亲因服刑无法履行抚养义务,父亲具备更优的抚养条件,最终判决孩子由李先生直接抚养。

这一判决打破了“两岁以下必随母亲”的固有认知。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指出:“民法典虽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但父亲可通过举证‘特殊情形’争取权益。”

法律分析:父亲争取抚养权的四大突破口

情形一:母亲存在健康或品行问题

若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艾滋病)或严重精神疾病,可能危及孩子健康,法院会支持父亲直接抚养。例如,邳州某案件中,母亲因肺结核传染期被认定不宜抚养,父亲成功获得抚养权。

律师提示:父亲需提供医院诊断证明、病历等证据,必要时申请司法鉴定。

情形二:母亲未尽抚养义务

即使母亲有经济能力,若长期将孩子丢给老人照顾、疏于陪伴,或存在吸毒、赌博等恶习,父亲可主张“母亲未尽抚养义务”。例如,某案例中母亲频繁外出旅游,将孩子交由保姆照料,法院认定其未尽责任,判决抚养权归父亲。

律师提示:收集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社区走访记录等,证明母亲长期缺位。

情形三:父母协商一致且无不利影响

民法典允许双方协议抚养权归属。若父亲能提供稳定住所、充足陪伴时间,且母亲因工作等原因主动放弃,法院一般予以支持。例如,上海一对夫妻协议由父亲抚养,因父亲为自由职业者、母亲需频繁出差,法院认可该安排。

律师提示:协议需书面化,并明确抚养费、探视权等细节,避免后续纠纷。

情形四:父亲举证“更有利孩子成长”

若父亲能证明自身具备显著优势,如: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如学区房、国际学校);

拥有稳定收入及亲属协助抚养;

孩子已适应现有生活环境(如长期由父亲照顾)。

律师提示:提交房产证明、工资流水、学校录取通知、孩子日常生活视频等证据链。

实务难点:如何高效举证?

经济能力证明:个税缴纳记录、银行存款、房产证等;

抚养条件对比:制作对比表,列明双方居住环境、教育规划、陪伴时间等;

孩子意愿辅助证据:虽未满8周岁,但可通过录音、社工评估反映孩子与父亲的情感依赖。

俞强律师特别提醒

抚养权非终身制:若母亲后续恢复抚养能力,可申请变更;

探视权不可剥夺:即使抚养权归父亲,母亲仍有权定期探视;

避免抢夺孩子:藏匿子女可能被法院认定为不利抚养因素,甚至面临强制措施。

互动话题

#离婚抚养权争议# 您身边是否有类似案例?父亲成功争取抚养权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案例已脱敏处理,结论仅供参考,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专注婚姻家事纠纷十余年,代理多起复杂抚养权案件。)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