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救母、狂奔2000多公里,三个多月,她买了4本食谱学做饭,妈妈已“曙光初现”
发布时间:2024-07-29 18:27 浏览量:2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屹峰 丁一哲
重生八年后的老人,笔耕不辍,出书四五本;为了鼓励患癌的父亲,女儿参与设计一份特殊的徽章;陪妈妈化疗的女儿,买了四本菜谱,天天研究怎么做出可口的饭菜……得了直肠癌,是保命还是保肛?这是长久以来,很多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面临的困境和纠结。但有这么一群人,是不幸中的万幸,他们找到了合适的抗癌方法,在家属的全力支持下,保持乐观,在保命的同时也赢得了“肛门保卫战”。
8年写成5本书
八旬老人说:因为你们,我才实现愿望
7月27日,浙江省肿瘤医院内,一场特别的活动在进行:“肠”治无忧首届直肠癌患者交流会。参加活动的有医院保肛团队的医生、直肠癌患者以及家属。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欢声笑语,很难看出一起相聚的都是抗癌多年的患者。
80多岁的曾先生(化名)是现场年纪最大的,当天从上海特意赶来。他低位直肠癌后保肛成功,“到今天,我治愈成功8年零13天。”
虽然年事已高,对这个时间点,曾先生却记得清清楚楚。
2015年,曾先生因为频繁拉肚子,到医院检查,确诊直肠癌,“检查结果说,肿瘤距离肝门5厘米,属于低位直肠癌。”
在医生的推荐下,他找到了现任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腹部放疗专家朱骥。
在此之前,曾先生对直肠癌一无所知,得知确诊癌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手术,把肿瘤切除,甚至来不及思考失去肛门之后的生活。
“朱医生看了我的检查报告后说,我如果想手术,可以立刻手术,但就是手术后要做造口,生活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如果想保住肛门,还有另外一种治疗方式。”朱骥的一番话让曾先生冷静下来,“我第一次认真考虑,如果以后一直挂着粪袋,要怎么办?”
曾先生赠书给朱骥教授
曾先生是位知识分子,也是一位科普作家,这么多年,一直在写书,就在确诊前,他正在进行写作。“没有了生活质量,我以后还能不能正常写作?”
朱骥告诉他:可以进行保肛治疗,先新辅助化疗一段时间,如果肿瘤缩小了再手术,这样可以不用切除肛门,也可能完全不用手术了。
理性的曾先生思考之后,当下就做了决定,“我当时看不出朱医生说的治疗方法有什么不利,最多也就是治疗一段时间后,肿瘤没缩小,或者长大了,还要继续手术,但我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而且我那个时候,也不是一定、立刻要手术,为什么不试一下?还可能保住肛门。”
事实证明,曾先生的选择是正确的。在经过半年多的放化疗后,他的肿瘤消失了,连手术都不需要了。
确诊前,他写作的那本书还剩下20%的进度没写完,他写下了一段:太意外的尾声。记录自己生病的事实,写道:希望有一天,我能继续完成这本书。
一年后,他重新开始,补充写了一段:正好一年,我完成了所有的治疗……感谢朱骥教授……我现在完成了这本书的校对,也交上了一份健康报告……是啊,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今后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可以做。
从2016年治愈到现在的8年间,曾先生笔耕不辍,又完成了四五本书的写作,他的确又做了很多事。活动当天,他特意带了一本自己的新书,送给朱骥教授,“因为你们,我才能完成这些事情。”
陪妈妈抗癌
不善烹饪的她买了很多食谱
曾先生的发言引发了阵阵掌声,他的经历鼓舞了很多现场的患者。在抗癌的过程中,患者本人会经历焦灼,陪伴的家属也要付出很多。
27岁的倩倩曾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人公。失去一条腿的妈妈得了癌症,她昼夜狂奔2000公里:“希望妈妈有尊严地活下去”倩倩的妈妈也是位低位晚期直肠癌患者。了解妈妈性格的倩倩,知道妈妈无法接受终身挂造口袋的生活,在4月初,从云南包车,24小时不停,狂奔2000公里,来到杭州,向朱骥求助。
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倩倩妈妈的肿瘤,在指检情况下,已经消失不见。
倩倩一共姊妹四个,这3个多月来,另外两位在家工作挣钱,倩倩和妹妹则在杭州,全职陪伴妈妈治疗,她们在医院附近租了房子,妹妹负责陪妈妈到医院定期放化疗,倩倩则负责做饭,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
因为化疗反应,倩倩妈妈的胃口不太好,倩倩买了四五本适合肿瘤患者的菜谱,还关注了很多美食博主,每天研究做菜。
“我以前都不怎么会做饭的,刚开始做的时候,打开手机视频,一步步跟着做,做一次饭,要大半天。”倩倩还记得,因为猪肝补血,她买了猪肝给妈妈吃,“做了10多次,才做得像个样子,能下口。”
3个月内,倩倩眼看着妈妈的情况一步步好转:从最开始的大小便出血到出血停止,又到新辅助化疗后,阶段性检查中,妈妈的肿瘤一点点变小、直到最后指检消失。
如今,倩倩妈妈的身体还很需要,但每天坚持散步四五千步,“最重要的是,心态平稳了很多,看到希望了。朱院长说,再做两次化疗,如果评估没问题,我们就可以结束这个阶段治疗了。”
为了鼓励父亲
女儿参与徽章设计
抗癌过程并不容易,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需要精神支持和鼓励。在当天的活动现场,朱骥带领的保肛团队还为10多为患者颁发了两枚特殊的徽章,一枚是宝蓝色的曙光初现,一枚是深红色的向阳而生。
为什么是两枚徽章?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这其实是和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过程相关,朱骥对此进行了解释。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距离肛门小于5厘米,很多低位直肠癌患者,都面临着保肛还是保命的纠结中,实际上,从临床来看,三分之二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进行保肛治疗。
“我们研究发现,通过将两种化疗药物合理运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可以使患者的肿瘤减小,从而获得保肛的手术机会,甚至实现肿瘤消失,不需要再进行手术。”朱骥说,这些患者在半年多的规范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但这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此后一年时间内,患者还需要每个月回诊,接受肛门指检、影像学等检查,“如果评估结果没有问题,则可判定为临床完全缓解。如果期间肿瘤出现再生,也能及时发现再进行手术。”
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肿瘤消失,那意味着他离胜利越来越近,是曙光初现;这之后再经历12个月的密切观察,最终评估过关后,就意味着向阳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枚徽章的设计都是由低位直肠癌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完成的。
郑女士(化名)就是参与者之一,她的父亲是位低位直肠癌患者
“当时知道是直肠癌,要切除肛门时,我爸一言不发,走出医院,躲在墙角处一直抽烟。”郑女士至今记得那一幕,“我有亲戚就是这个毛病,手术后到哪儿都挂着造口,生活很不方便,我爸不想变成那样。”
为了父亲能有不错的生活质量,郑女士一直寻求保肛治疗,最终找到了朱骥教授的联合保肛门诊。
“当时朱院长提出想设计徽章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参与了,觉得很有意义。”陪父亲治疗这么久,郑女士目睹了他情绪的起起伏伏,“这样的徽章,意味着阶段性的胜利,对我爸这样的患者来说,能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当天活动的最后,浙江省肿瘤医院还发布了直肠癌完全治愈的判定的标准,供更多同行参照。
“我们的保肛联合门诊,放疗、外科、放射科、内镜科、核医学科等9个学科的专家联合坐诊,共同为患者开出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处方,希望所有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能保命又保肛,肿瘤治愈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朱骥教授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