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观察丨北上广“鸡娃工厂”批量倒闭,你敢不敢放手?
发布时间:2024-10-13 02:13 浏览量:13
这几天有两个话题在妈妈圈里被高频议论,一个是北上广“鸡娃工厂”批量倒闭,还有一个是《十三邀》对话北大副教授林小英,讨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两个话题的核心直指一些卷得过度的教育现象。而近期,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鸡娃工厂”——即那些高收费的国际学校,确实出现了批量倒闭的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背后反映出的是中产家庭对教育投资回报的重新考量。
首先,国际学校的高昂学费曾是中产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据报道,一些国际学校的年学费高达二三十万,而高昂的教育投资,在为孩子的未来铺平道路上,逐渐引发了对教育投资性价比的质疑。
同时,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正在被重新审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提出,过于注重升学预备,不能忽视教育的其他重要维度。她认为,学校应该留出空间,让学生学会“玩”的本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孩子之间只有成绩标准吗?当然不是。
有没有鸡不动的娃呢?当然存在。
比如说,在我居住的小区里,就有个孩子王,小学时他带着一帮孩子在小区里上窜下跳,在树梢用绳子搭个吊床优哉游哉。据说,他还会炒菜,在他妈妈的朋友圈里他就是一个厨子,从冷吃兔、糖醋排骨、冰糖葫芦再到奶茶、糕点,啥都能做一点。给他一个悠悠球,两天就玩得很溜,买一个彩虹圈,练上几天就玩出了花。前阵子对盘串有了兴趣,一来二去,在古玩店里交上了朋友,和鉴定专家聊考古。因为他十分擅长玩,班里同学给其他人介绍他时,看,那个眼里有光的就是他。
这孩子每天都有新花样,每天都有好奇的事,就是学习成绩暂时不太如意。他妈小学时也给他安排了一系列鸡娃课程,但最终的效果都是及时止损。但前两天这个孩子突然开始对成绩最差的科目英语下手了。因为他刷短视频看到好多文物在大英博物馆,他说香港都能收回,这些文物也应该回家。他开始学习英语,期待有朝一日能坐上英国的谈判桌上带文物回家。愿望很宏大,激励效果明显,最讨厌背单词的他,现在每天至少背30个,放学回家还让妈妈听写,背不到的再来,已经连续好几天。
你是不是以为我讲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他是我的孩子。
作为一个“鸡不动娃”的妈妈代表,这两天我频繁在反思林小英的这句话:一旦一个孩子的时间被格式化,活动被格式化,其实他的整个人就被格式化了。而整个人被格式化之后,个性也就消失了。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林小英的回复是:把手松开,这样才能让诞生意义的领域真正展开。